skip to Main Content
0913-692216 samqtt@gmail.com

三張紙養你一輩子

臨終準備事項

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周行一說,人要養活自己一輩子,除了靠工作,最重要的,就是要學會使用3張紙——股票基金、保單與房地契。

這3張紙,加起來的重量不到20公克,卻是你人生一定要有的3個關鍵朋友。 靈活運用這3張紙,用3張紙聰明投資,拉高資產、降低負債,就能為自己創造正循環的「現金流」。反之,如果誤用,錯把負債當資產,不斷買進負債,結果將產生「負現金流」,你的現金將不斷流失。

把3張紙用來累積資產,聽起來似乎很簡單,然而,很多人卻做不到。根據統計,國人住宅自有率達87.83%,投資基金的人達3成,有1/4的人持有股票,每人擁有1.84張保單。

三大錯誤

多數人都擁有這3張紙,卻無法靠這3張紙養活自己一輩子,因為,他們犯了3大錯誤:

《錯誤1》把保單當儲蓄→吃掉了資金的投資機會
第一英傑華人壽總經理奈特(Christopher Knight),從英國來到台灣後發現,台灣人特別愛買儲蓄險。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,全台灣平均每人擁有1.84張保單,換算出來的每人平均保額約162萬元。 等於台灣1個年收入百萬家庭,夫妻相加保額只有年收入的3倍,如果你不幸身故,這份保障只能支撐家庭生活3年。這個保障,距離一般理想的10年,遠遠不足! 換言之,國人手上平均持有保單接近2張,但保額卻不足7倍,此現象凸顯出國人錯誤的保險觀念:把保單當投資,將錢投資在低收益的儲蓄險,基本的保障卻沒達到。 事實上,儲蓄險的收益率只有3%多,連通貨膨脹率都追不上,但國人卻因盲從媒體報導、業務員的口耳傳銷,錯把保險當成資產增值的工具投資,導致資金運用效率過低,甚至因為過高的保費,成為日常生活支出的一大負擔來源。

《錯誤2》股票、基金當成短線投資工具→若虧損則資產化為烏有
周行一分析,台股從1967年至2001年的35年間,平均年報酬率有25%。進一步統計,過去35年中,有8年漲幅最大,這8年投資人若沒有參與到,則35年的平均報酬率就會變成負數。 「這項研究最好的啟發是,不要想靠股票短期致富,難度太高,但是長期投資,報酬率則相當好!」周行一說。如果你在1966年將10萬元放在定期存款,到2001年會變成100萬元;但如果改放在股市長期投資,10萬元會變成1,000萬元,是定存的10倍。 股票、基金是最好的增值工具,但散戶投資人的短線投機心態,往往讓自己買在高點,當股票基金下跌時,又不願認賠調整,套牢的股票、基金甚至可能讓你負債,嚴重破壞理財目標的達成進度。

《錯誤3》買超出財務能力的房子→變成房奴且阻礙退休理財規畫
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作者羅伯特‧清崎說:「富人買入資產;窮人只有支出;中產階級則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。」 你是哪種人?買進的到底是資產?還是負債? 買錯房子,就會陷入清崎所說:「買入以為是資產的負債。」因為房貸一般長達20年,代表你得不斷將現金投入房貸,若購買超出自身財務負擔能力的房屋,過高的房貸將吃掉你其他的投資機會,成為退休理財規畫的絆腳石,讓生活壓力倍增。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發現:「台灣人超過40%會購買超過預算的房子。」也就是原本計畫買500萬元房子的人,往往會買到800萬元,而能買800萬元的,則買到1,000萬元。這超出自己能力的部分,就會吃掉資金增值的機會。 張金鶚提醒,若不想成為房奴,必須謹記「33原則」:每月房貸占月薪不超過3成、自備款要占房價3成,這樣才不會讓生活品質受影響,同時有資金為退休生活預做規畫。

三步對抗錯誤行為

要對抗這3大理財錯誤行為,可執行3件事:

〈第1步〉避免虧損
巴菲特投資法則第1條,就是不要賠錢;第2條法則,是不要忘記第1條法則。 大多數人投資,都忘了風險,挑商品總是選報酬率愈高的愈好。《一生3錢過4關》作者、全球復華證券投顧董事長宋炎本說,錢賺愈多愈好的錯誤觀念,讓投資人陷入「追高殺低」的陷阱,反而是愈投資愈少。 記住:高報酬帶來的就是高風險,當你抱著錯誤報酬率預期時,就會使錢因為投資而愈變愈少。股票、基金這張紙,不僅無法幫你買到房地契,很可能連買保單的保費,都會被吃掉。

〈第2步〉按人生階段設定理財目標
宋炎本指出:「要用錢的時候就有錢用,是理財的最佳境界!」前提是,你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要用多少錢? 人生有4大用錢關卡:結婚、買房、子女教育與退休,要通過這人生4大用錢關卡,最好的方法就是,讓平時的收支形成一個「正現金流」的循環,要達到這個成果,就要靠下一步。

〈第3步〉每月支出遵守「541法則」
根據《Smart智富》月刊精算後發現,不管你的月薪是多少,只要你遵守每月支出的最佳配置「541法則」,生活費占月薪5成、投資(含股票、基金、房貸)占月薪4成、保險費占月薪1成,搭配10%的年投資報酬率,不僅可面對4大用錢關卡,56歲退休時,你還可以坐擁3,000萬元以上資產。

依照541法則,再根據人生每一時期的生活花費微調,我們找到每月支出配置的「黃金動態比例」,這代表一個最符合人性的投資與消費模式的長期演化。也就是說,如果確實按照黃金動態比例建議,有紀律去執行,就能在56歲退休時,坐擁3,137萬元退休總資產。 541法則的威力有多大?6年5班、銘傳大學財務金融系畢業的元大投信企畫部經理林育如最了解。她第1份工作的薪水只有2萬8,000元,靠著嚴格執行541法則,活用3張紙,為自己賺到300萬元,贏得買房子的第1桶金。

※合理投資報酬率 10%就好
很多人投資股票基金,總認為要賺20%、30%甚至50%才叫賺,但是這樣的報酬率合理嗎?先來看看專家的投資成績單:
1.股神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投資43年的平均績效,每年才21.1%
2.耶魯大學校務基金過去20年的年化報酬率約16%
3.哈佛大學校務基金10年的年化報酬率約15%
4.S&P500指數過去43年平均報酬率10.3%

如果,這些專業投資機構的長期投資報酬率都只有15%至21%之間,你怎麼奢望自己每年賺30%以上?切記,貪心追逐不切實際的高目標,一旦風險來臨,搞砸了股票基金這張紙,就更難活用其他2張紙。
其實,只要你長期且有紀律的投資,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過去10年的表現,平均年化報酬率達12.12%,在25檔超過10年期的新興市場基金中,就有超過20檔基金的年化報酬率超過12.12%,要達到10%的年報酬率並非難事。

起薪2.8萬元,活用3張紙 – 30歲購入千萬元華廈
林育如記得,她領到第1個月薪水時,主動去找保險業務員,花了2萬6,000元買1張壽險保額100萬元的保單,建立人生的第1張紙:保單。
「保險是我用小錢保障大錢的方法,而且愈年輕買愈划算。」林育如說。一開始她謹記保險「雙10法則」,把保費控制在年收入的10%以下,留下多餘的錢用來投資。
2000年,進入元大投信工作,接觸到基金定期定額投資觀念,員工購買公司基金又有免手續費的優惠,林育如25歲時,決定每月提撥2萬元,約月薪近4成,定期定額投資4檔基金,而且只要領到年終或績效獎金,再統統投入,強迫自己儲蓄,開始累積退休金,建立了人生第2張紙:股票、基金。
2006年,她看上羅斯福路上、位在建國中學學區的1,000萬元華廈,為了小孩就讀學區著想,她將原本當做退休金準備的基金投資贖回,當購屋頭期款。
結果這4檔基金,6年來投入本金200萬元,贖回時總報酬率50%,共拿回300萬元,成了她買下人生第1棟房屋的3成自備款,人生第3張紙:房地契,也成功到手。
林育如有正確的理財觀,按541法則做支出配置,明確定位3張紙的不同用途,做為一輩子理財的規畫。在實務操作上,她為克服人性的弱點,每月會先將4成薪資轉進基金帳戶,並留下保險費,剩下的錢才是生活花費,有紀律並持續性理財,成為她生活重心。
如果你第1份工作的薪水高過2萬8,000元,那麼恭喜你,你將比林育如更有機會靠541法則,活用3張紙,養自己一輩子。

黃金動態比例給你3000萬退休金

《摘自smart智富月刊》

這篇文章有0篇回應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Back To Top
×Close search
搜尋